关系产生治愈-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

作者:沈扬

个体心理、关系心理、系统心理是我们在心理成长过程中,会经历的3个层次。面对自己、面对关系、面对家族,也是内在成长必经的阶段。其中承上启下的、带领我们走进心灵成长的常常是关系——我们和父母的关系、和伴侣的、孩子的、事业的、金钱的、情绪的、身体的关系,其中又以和人的关系为重点。因为现实生活中最能考验我们内在的就是和人的关系。我们自己一个人的时候,常常可以过得很清静,也能专注在自己喜爱的事情上。可是一旦进入关系,面对伴侣,面对父母、孩子、兄弟姐妹、上级、同事,就会发现内心充满了消耗。我们总会被他人、外物引发自己的内在情绪。

人和人之间种种信念、价值观冲突,做事方法的冲突、沟通的冲突、需求的冲突、利益的冲突、情绪冲突,把我们搞得焦头烂额。那么如何处好与他人的关系?今天我们就以关系为入口一起聊聊。

首先,与人的关系为分两类,一类是血缘关系,一类是非血缘关系

血缘关系有家族系统的纽带,不仅要符合关系的基本法则,还需要符合家族系统的法则——整体、次序、平衡。而非血缘关系则只需要符合关系的基本法则——尊重与被尊重、接纳与被接纳、爱与被爱。

上述两种法则有什么区别呢?最直观的区别就是家人和外人不同。从表象上看,和外人的相处要比和家人相处容易得多、轻松得多——我们和外人没有之前那么多恩怨事非;我们和外人的交往也只是偶尔见一见、你好我好。事实上,从两种法则的复杂程度来说,家族系统的法则确实比关系的基本法则复杂一些。但我们心灵成长的路径却常常是先和家族关系进行和解,再处理外在关系。这是因为家族的纽带天然具有血缘连接力,与外人的关系则没有这份血缘连接力。以前老话常说“家和万事兴”,家里的关系好,外面的关系就好。要感受到这一点,不是件容易的事。很多时候我们在家里得不到想要的爱和理解,在外人给到我们时,我们会错把外人当成家人。生活中很多人一辈子都把家人当外人、当仇人。我们和家人的关系紧张,便会把对家人的期待放到与他人的关系中,这是一种“代偿心理”。只是这样的代偿并不会让我们真正得到内在的安宁、力量与爱。就好比我们真正要的是苹果,结果吃了一个香蕉,内心其实还是想要苹果。

事实上,当我们真的把对家人的期待和要求放到非血缘关系里,这段非血缘关系迟早会因不堪重负而崩溃。这就是现实当中绝大多数伴侣关系走向瓦解的根源。另一半只是我们的伴侣,我们没有血缘关系,ta不是我们的父母、不是儿女。我们用要求父母、儿女的那一套对待伴侣,起到的效果就是破坏。“你要满足我”、“你要为我的情绪负责”、“你要为我的人生负责”、“你要对我有无条件的爱”……这是我们从小在父母那里没有被满足的“不合理期待”,这世界没有任何一个伴侣能够满足。而“你要听我的”、“我会对你负责”、“我照顾你的人生”、“你是我生命不可承受之重”……这是父母对儿女的“错爱”,这世界也没有任何一个伴侣能够忍受。即使对面的ta很愿意无条件爱我们,当我们的父母;很愿意接受我们令人窒息的爱,当我们的儿女。Ta也不会成功。因为没有任何人能替我们承担本应由我们自己负责承担的,也没有任何人能替他人承担本应由他人承担的。这是注定要崩溃的伴侣关系。这点可能会质疑,没有关系,时间会给出答案。
至于名存实亡的关系,比如运用连接力法则——两个人只要没有流产、堕胎,多生几个孩子,就算整天打得不可开交都很难分开,因为这增强了生命的连接力。但扪心自问,这样的结果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?

但扪心自问,这样的结果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?

现在,让我们试着换一种轻松的感受看待关系。核心圈之外的关系,做到彼此尊重、接纳,关系就会处得很好。核心圈内的非血缘关系,做到界限清晰,彼此照顾好自己要对自己负责的部分,再做到彼此尊重、接纳、爱,也会处得很好。核心圈内的血缘关系,实现与家人关系融洽,挑战要大一些。因为在面对家族这个课题里,需要我们先处理自己内在的课题——转化情绪、认识自我、做到真实、爱好自己。以上阶段我们是在螺旋中上升的,会有反复、会有退步,也是正常的。这些内容都是个体心理的范畴,阅读这篇文章的朋友相信已经学习了不少心理学内容,已有所成长和提升,当发觉深层心理阻碍在阅读中、咨询中无法转化,可以找沈扬做一做疗愈。

聊完关系心理,我们也是要聊个体心理。一切人生的转变,都是从我们决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开始的。最后,祝福读者朋友可以越来越轻松、满足,获得人生的成功与喜悦,关系的和谐与美满。


已发布

分类

来自

标签: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