积极情绪的性别差异(续)

作者:娇大白

2.2发展角度

一些报道指出,成年人在情绪的表达上存在着微小但显著的性别差异,女性的情绪表达能力更强,特别是在积极情绪和内化消极情绪方面。前人们提出了一个性别和情绪表达的生物-心理-社会发展模型(TaraM.Chaplin,2015),该模型提出情感表达中的性别差异是通过先天生物差异,社会化以及文化中当下社会背景和社会期望的影响而产生的。具体来说,该模型提出,在刚出生时存在与生物学相关的微小的性别差异,比如说男孩的反应能力和精力更好,而女孩的语言能力更强,然后这些差异受到成年人或者同龄人社会化压力的影响,到情感表达中,就产生了与性别角色相一致的性别差异。在生物学和社会化互动理论中,前人们指出在大多数文化中,情绪都有与性别相关的规则(Brody&Hall,2008),比如在西方国家,女性被期望表达更多的情绪,尤其是积极情绪,还期望她们能够内化消极情绪,表现出更多的同理心和同情心。这些也被认为是内化了的情绪,其展现的规则与社会性别角色和刻板印象一致,即女性更加注重关系、培养和包容。在以后的研究中,学者们也有所展望,考虑到当今社会人们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,一是可以进一步去考察在特定情境中情感表达的性别差异与疾病(心理和生理)的关系,这一点有很大的现实意义。二是在现有的研究被试都来源于西方大部分中产阶级,国内要做相关研究时应该考虑被试群体是否要多样化,使群体有代表性。


已发布

分类

来自

标签: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