激发潜能,聚焦未来

–读“超越奇迹–短程焦点解决治疗”笔记

作者:徐烨

作为后现代咨询流派的主力军之一,“短程焦点解决治疗”(以下称“短焦”)融合了诠释学、构建主义、后现代主义和东方宗教思想的哲学观,是一个未来导向,聚焦解决,激发潜能的治疗方法。

人类的心理世界如此复杂,无法用某一种或几种学说完全的诠释,也因此激发出上百种心理咨询流派,心理咨询理论体系是每一个流派的基石。“短焦”最吸引我的是其人性观。在对人的诠释上,“短焦”淋漓尽致地体现罗杰斯人本思想对于人的看法,对于人存在意义的认知:相信每个人都能为自己做决定,并尊重每个人做决定的权利;相信人们会通过和他人的交流领悟独属于自己的生活意义。这意味着人人都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:在尊重、接纳的环境下,每个人都具有积极,建设性的发展潜能,能自我引导,向往幸福并过上美好的生活。

相信人自身的力量,相信“相信”的力量,对咨询师来说,是咨询能否有效果的重要因素。人们因为各种困扰走进咨询室,与咨询师开启一段旅程,希望解决自己的困扰或找到自己的幸福。如果咨询师相信人自身的力量,相信人是有自然的复原力,相信每个人都有“获得更好自我”的内在潜力,就能更好理解此刻走进咨询室的来访,只是其在生命旅程中暂时受困。来访的抱怨是因为对美好有更多地期待,那咨询师就会从心里尊重、接纳和认可来访,因为咨询师坚信:每个人都是独特的,是有资源和潜能解决自己问题的,来访者终将成为自己的摆渡者。

流程是咨询的工作框架,我印象最深的是“短焦”重新定义来访的“症状和问题”,因此导向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咨询方向。在动荡和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,人们受困是很正常的,在生命的某个阶段,总是会遇到一些过不去的坎:有的人可能挣扎一下就跨过;而有的人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辛苦地挣扎。走进咨询室的来访者,并不是“病人”,只是暂时受困的普遍人。也许来访已经在困境中迷茫和挣扎了很久,但一直在用自己的方法艰难面对。一味地探索人们为何受困,探讨问题的形成原因,即使将原因分解地细致入微,也不一定会给来访带来所期待的幸福生活。人们为什么持续地受困?有可能是解决方法不适合;有可能是个人知觉受到限制,不能跳脱既有的习惯与想法;可能未开启个人深层的能量;更有可能是来访没有清晰具体的目标,并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,不理解受困原因的追溯与期待的生活之间有什么关联。

过往的心理学研究在不断揭露人们痛苦的来源,而增加对痛苦的认知并不意味着就能增加未来生活幸福的砝码。“焦短”跳出问题来看问题,所有的思考和努力都是朝着未来。来访走进咨询室谈各自的困扰,谈遇到的问题,最终都是想解决这些困扰和问题之后,过上自己期待的生活。帮助来访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在生活中发生一点点的小改变,以此增强来访的内驱力和潜能,让来访感到想要的未来是有可能实现的,自己是可以不用选择“困在过去”的,将带给人力量。矛盾和冲突也许不能彻底消除,但总会找到与之和解,与之共生的方法。过去的事件也许会影响着现在,但不应该决定未来。因此,“短焦”策略性地把目光放在未来,不关注来访如何陷入困境,而把焦点放在帮助来访向着更好的未来前进,因为聚焦未来比探索过去更能激发和提升一个人的内在能量。

 我很喜欢“量尺询问”搭配目标和例外问句,对于来访觉察自己和找到自己的资源非常有帮助。临近期未,有很多学生到咨询室表述近期饱受焦虑折磨,无法安心备考。我邀请其用量尺对自己的焦虑值进行评分,并询问分值所代表的意思,帮助学生回顾自己针对困扰“做了些什么”,觉察身边有哪些资源曾经帮过自己。然后请学生判断焦虑值降到几分就可以面对考试的压力了?这个分值具体在生活中有哪些表现?在以前的经历中,什么时候有过比现在分值低的时候?那个时候是做了什么?那时候有效的行为现在是否可以再做?如果下周减少了1分,可能是因为做了什么?有什么资源可以帮助降低1分?在整个过程中,学生会开始自我评估,自我寻找动机,表达尝试意愿和探索已有进展和资源,最终化为具体的一小步行动。而只要迈出一小步,就意味着改变。

“焦短”的魅力在于,它对人的理解和症状的诠释,给予咨询师全新的视角和理解个体的方向;而一些实用技术更是即刻用于咨询实践中,并不限于流派的桎梏,既或在生活中也能应用一二。茵素反复提到咨询师应该追求“在来访者的生活中不留下痕迹”,这是对“短焦”积极、充满力量人性观的最好诠释。对一个暂时处在困扰中的人,情绪的宣泄和处理是需要的,但刨根问底并不能改变过去的伤害;创造行为模式的转变,唤醒个人的潜能才能迈向未来:不纠结于痊愈而着眼于进步,在每一步前进中获得对未来的信心与力量。


已发布

分类

来自

标签: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